11月24日上午,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举办兰山讲堂“学术云宴”网络学术月系列讲座第八讲。讲座特邀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院长骆郁廷教授作题为《人民至上与资本至上——疫情防控的强烈反差及其根源》的学术报告,思政中心主任王学俭教授主持报告会并作总结发言。

骆郁廷从全球疫情治理中美两国的巨大反差着眼,以现实数据为支撑对中美两国疫情中感染人数与死亡人数情况分别进行了对比,并就中美两国疫情防控措施与综合效应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在疫情防控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人民自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统筹协调防疫、生活、生产,目前已经取得疫情防控的决定性胜利,美国当前则陷入疫情、骚乱、衰退三位一体的严重危机状况。
骆郁廷对中美疫情治理的强烈反差的价值根源进行了分析。中国在疫情防控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核心价值理念。人民是最高的价值主体,生命是人的根本的人权,我国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四个应”与“四个集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人民生命安全。人民至上成为最有效的社会动员力,转化为最高执行力,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是疫情防控资源配置的核心因素。美国在疫情防控中坚持的是资本至上、金钱至上的价值理念。资本是最高的价值主体,逐利是资本的根本人权,在疫情防控中把资本利益置于人民利益之上,资本权利置于生命权利之上,这种颠倒的资本至上的价值理念成为阻碍疫情防控资源配置的核心因素。骆郁廷还就中美疫情防控价值对立的制度根源进行了分析,认为制度决定态度,中美两国制度不同防控效果也截然不同。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在疫情防控中坚持与病毒赛跑,与时间赛跑,尽最大可能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美国则是坚持私有制,保障资本利益,党派之间利益纷争,疫情防控不受重视且效率低下,与中国的组织有序、争分夺秒形成鲜明对比。
骆郁廷结合中美疫情治理价值实践谈了现实启示。一是要始终坚持人民为本。以人民为国家之本、发展之本、价值之本。二是要始终坚持人民中心,在实践中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三是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只有坚持人民的地位至上、人民的利益至上、人民的生命至上才能有力动员一切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王学俭在总结中谈到,在我国疫情防控中,“领导”的力量是保证,“制度”的力量是优势,“精神”的力量是灵魂,“人民”的力量是根本。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切实唤起了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国人民在防疫中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集体主义,牺牲小我以维护大我,这种精神文化是疫情防控取得胜利不可忽视的力量,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骆郁廷的报告在校内外师生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文静说:“骆老师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为背景,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疫情治理的反差,以数字化的事实反映了疫情处理背后中美两国价值观的根本差异。‘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诠释了我国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价值选择。疫情防控中,中国制度与中国态度创造了中国速度的奇迹。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研究者,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本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新时代贡献新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王君谈道:“骆老师的讲座鞭辟入里、发人深省。通过数据对比、理论分析,我们直观且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疫情之下中美两国作出了不同的价值选择。美国的制度决定了它的资本逻辑,所以即使是在生命攸关的疫情之下,资本还是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中国秉持人民至上的最高理念和原则,上至百岁老人,下至几个月的婴儿,都全力救治。所以,我们能够在这场伟大的抗疫实践中形成伟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即人民至上。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近400名党员、干部为抗击疫情献出了宝贵生命。千千万万医护人员、武警官兵、社区志愿者、普通老百姓等等,用自己的生命、汗水和实际行动,保障着亿万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也为世界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