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云宴”首场开讲 刘建军教授应邀作伟大建党精神和“两个结合”的理论解读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同时结合疫情防控时期的特殊情况,为深化学术研究氛围,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举办兰山讲堂“学术云宴”网络学术月系列讲座。2021年11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建军老师应邀作首场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思政创新发展中心主任王学俭教授主持,线上共计3200余人聆听了此次报告会。

刘建军教授开宗明义地指出,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宣示和思想创新,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对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的理解方面,要从“一体”“四面”“32个字”出发,既深刻把握每一个方面的丰富内容,也把握各个方面之间的具体连结,达到融会贯通。在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关系方面,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活水源头、是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根红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亮底色。刘建军教授还对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的关系提出了创新性见解,提出要看到二者的差异性和一致性,看到二者共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要从地位高度、概念范围的角度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要打破以往简单化、绝对化的思维定式,以一种更加丰富多样的辩证思维方式面对党的相关理论与具体工作。

在“两个结合”的解读上,刘建军教授也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两个结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要深刻把握“两个结合”提出的逻辑,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为大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为中前提,坚持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为小前提。要辩证地把握“两个结合”的相互关系,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是从一个整体到另一个整体,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把握“一个结合”与“两个结合”存在的从属关系、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具体到如何结合的问题上,刘建军教授提出了站稳“一个立场”与把握“四个环节”的基本思路。


    


王学俭教授在总结中谈道,伟大建党精神与“两个结合”的命题,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诞辰之际提出的重大思想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刘建军教授把握思想理论前沿,回应党和国家发展中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以创新性的理论见解、深入浅出的讲授方式、通俗易懂的话语表达,真正把理论讲活、讲透,启发了广大思想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进一步思考。

刘建军教授的报告在校内外教师和学生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顾超说,“刘老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家、大咖,我非常有幸此次能够聆听到刘老师关于伟大建党精神和‘两个结合’的理论解读,大大加强了对这两个重大问题的理解。同时,刘老师扎实的理论功底、严谨的学术作风、灵活的授课方式,也是我们这些年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楷模与榜样,启发我进一步思考如何以彻底的理论去说服人,如何进一步站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台。”

宁夏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张鲜鲜激动地谈道,“身为一名医科类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平日接触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学术营养餐’不多,个人感觉有思想枯竭之虞。今天有幸在母校的云平台上听了刘建军教授足足两小时的学术讲座,于我而言就是久旱逢甘霖,真的很‘解渴’。刘教授的讲座最触动我的是在分析‘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时,将一句话拆解为四个关键词逐次分析,无疑在警醒我学术研究不能囫囵吞枣,要像剥洋葱一样由外到内层层剥开,深耕细作,努力在学术研究中有所突破。”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许斯诺说,“疫情当前,能以‘云讲座、云学术’的方式,居家聆听到刘老师对热点问题的解读,十分开心、也收获颇丰。尤其是关于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红船精神的关系解读,条分缕析、鞭辟入里,廓清了我们在理论学习与研究中的思想迷雾。”

 

              


本场报告标志着网络学术月系列讲座正式启动。根据相关安排,多场报告将相继举办,共同营造学术的“云端盛宴”。